“菜薹优异种质创制及系列杂交新品种选育与应用”成果通过我会科技成果评价

发布时间:2023-11-06 00:00 阅读:
分享:

       近日,由苏州市农业科学院的“菜薹优异种质创制及系列杂交新品种选育与应用”成果通过我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。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。

  

评价专家组

       本次评价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沈阳农业大学李天来教授,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张凤兰研究员,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易中懿研究员,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友军研究员,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张其安研究员,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晓伟研究员和南京农业大学郭世荣教授组成,李天来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,张凤兰研究员担任评价组副组长。


评价结论

       专家组一致认为,该成果针对菜薹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、生产用种杂交种少、产品类型单一、品质和商品性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等突出问题,利用变种间杂交、回交转育等育种技术将普通白菜(苏州青)的优良品质与菜心弱春化易抽薹特性聚合创制菜薹新种质,通过Ogura雄性不育技术途径选育出系列优质菜薹杂交新品种,并形成配套良种栽培技术,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。


成果介绍

      成果利用变种间杂交、回交转育和不同生态区联合筛选等技术聚合普通白菜(苏州青)的优良品质与菜心弱春化易抽薹特性,创制了苏州青型、强分蘖型等多种类型优质菜薹新种质103份,解决了菜薹育种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近、遗传背景狭窄的问题。利用Ogura雄性不育源选育出苏州青型青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2份。不育系在苗期和低温条件下植株均不黄化、蜜腺发育正常,其不育度、不育株率均为100%,不育性稳定,配合力高。为菜薹杂交优势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。成果利用Ogura雄性不育系配制变种间杂交组合,育成苏州青型青菜薹一代杂种5个。新品种集传统菜心抽薹迅速与苏州青品质优异、口感甜糯的特点,在品质、抗性、产量、商品性等方面综合性状突出,丰富了市场菜薹产品类型。成果还通过亲本配比、花期调控、植株调整、昆虫授粉等技术集成,形成Ogura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制种技术,提高了制种产量;针对不同品种的特性,提出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,实现了菜薹的周年生产和供应。

       目前,新品种在江苏、浙江、甘肃、宁夏、广东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,社会经济效益显著。


【打印此页】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