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口黑鲈良种高效繁养技术集成与推广”成果通过我会科技成果评价

发布时间:2024-07-10 00:00 阅读:
分享:

       近日,由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“大口黑鲈良种高效繁养技术集成与推广”成果通过我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。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以“线上+线下”评价形式进行。

评价专家组

       本次评价专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谷孝鸿研究员、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教授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英杰研究员、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潘建林研究员、南京农业大学刘文斌教授、河海大学赵哲教授和江苏海洋大学董志国教授等专家组成。谷孝鸿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,李家乐教授担任专家组副组长。

评价结论

       专家组一致认为,该成果针对我省大口黑鲈种质退化造成生产性能、抗逆性下降,苗种自给能力不足、外省苗种质量参差不齐,缺乏良种良法、未选育品种生长速度慢、早繁苗技术缺乏以及病害高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,取得了 一定成果。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

成果介绍

       成果针对大口黑鲈养殖产品市场供应和苗种需求,结合江苏自然环境特点,通过温度、营养、水流对大口黑鲈性腺发育调控机制研究,创新了全季节工厂化繁殖技术,实现全年规模化苗种供应。三年累计繁殖大口黑鲈良种水花苗种18.1亿尾。成果通过对大口黑鲈大规格苗种驯化培育研究,建立了饵料开口、微胶囊饲料驯化等技术,有效提升了驯食成功率,大规格苗种培育成活率达30%~55%,显著高于传统苗种培育成活率。三年累计培育大规格苗种3.1亿尾。成果还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,开发低淀粉专用饲料,实现饲料替代幼杂鱼;创建了蟹鲈多营养层级生态混养、“鲈虾蟹”串联养殖、“减量提质”养殖等绿色高效模式,推广全程配合饲料养殖技术,全省大口黑鲈配合饲料养殖占比达98%以上,饲料成本降低30%以上,产污率降低20%以上。

       成果三年累计推广大口黑鲈良种16.72万亩,其中2022年推广5.90万亩,占全省大口黑鲈养殖总面积的90.81%,三年累计总产值56.10亿元,社会经济效益显著。

【打印此页】【关闭窗口】